20日上午7时许,一架从甘肃省兰州市至云南省昆明市的MU2249航班起飞,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正式启用。随着这个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落成,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成为黄河上游最大的空港。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按照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的目标进行设计。
3月20日,一架航班停靠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新华社记者 陈斌摄
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贵玉说,建成后,中川机场新增两条主跑道,面积40万平方米的T3航站楼是现有T1及T2航站楼面积总和的4倍。此外,面积27万平方米的综合交通中心,加上配套建设的空管、航油及生产生活辅助设施,使T3成为新型交通枢纽,助力兰西城市群空港经济发展。
新建的中川机场T3航站楼投运后,兰州—西宁城市群航空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为织密西北民航线路提供有力支撑。“这不但能为区域周边人员流动、物流运输提供高效支撑,而且将为地方融入全球产业链、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平台。”王贵玉说。
为更好满足西北地区游客多样化出行需求,从去年10月起,兰州中川国际机场陆续新开和恢复万象、大阪、名古屋、新加坡、曼谷等国际热门地区航班。2024年,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700万人次,创通航以来新高。
打通国内大循环,交通枢纽先行。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投运后,汇集了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成为空铁(轨)换乘流程优化的综合客运枢纽。同日,铁路中川机场东站启用。从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前往兰州乘坐飞机的时间,从过去的约3小时,压缩到如今的不到1小时。
祁连逶迤东“来”,黄河奔腾北上。一山一河,一纵一横,在兰州一带相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丝路古道、唐蕃古道在此交错,兰州自古以来就是进疆入藏、北通宁蒙、东到中原、南下川渝的西北“大十字”和控扼西北的“金汤锁钥”。
进入新时代,伴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大西北交通运输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联通水平实现跃升。
打开中国地图,以兰州为起点,向东看,中兰客专、银西高铁、宝兰客专三条高铁连通兰州、银川、西安三座省会(首府)城市,闭环成圈。向西看,兰新高铁和即将建成的兰州至张掖高速铁路,又将兰州、西宁、张掖三座城市串联成环。两个环在兰州相接,酷似无穷大符号“∞”,又似一对蝴蝶翅膀。
铁路方面,目前,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一兰(西)广通道(即兰州、西宁—成都、重庆—贵阳—广州高速铁路)的组成部分,兰合(兰州市至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铁路建设正如火如荼开展,这是甘肃、青海等地区与四川等西南地区的客运主通道,预计将于2027年底竣工。
2024年夏季,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市接入全国高铁网,甘肃通高铁市州达9个。兰张高铁兰武段开通运营后,武威东至张掖西段高铁也于当年年底开工建设。未来,古丝路重镇张掖前往兰州的时间将大大缩短,河西走廊高铁大动脉将加速贯通。
公路方面,2024年,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卓尼和临潭两县接入高速公路网。甘肃省交通运输厅介绍,全省86个县市区中,通高速的已达82个,有望在未来两年实现“县县通高速”。
今年,围绕兰州的G312清傅公路等多个项目集中通车,通过打造“大陆桥走廊”“西部陆海走廊”“京藏走廊”和“兰州—平凉—庆阳—延安”交通主通道综合立体交通网格局,有望助力兰州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林柯认为,甘肃建设立体交通枢纽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国外两种资源紧密连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内陆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机遇。”(本报记者程楠)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线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线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